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秦文杰 张雪
最近,“0公里二手车”这一特殊市场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同意媒体采访时直言,“0公里二手车是目前的一种怪象。所谓“0公里二手车”,就是指上完牌照即使完成了注册,仿佛是卖出去了,但又回到二手车经销商手里。有三四千家都在卖,很乱。”这番言论将这一现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,使其为汽车行业热议的焦点话题。那样,这类“零公里二手车”到底从何而来?它们的出现又反映了车市什么样的近况和问题呢?让大家一探到底。
多方原因交织下的市场特殊生态
在汽车行业飞速发展与市场饱和的矛盾下,“0公里二手车”的出现绝不是偶然,而是多方原因一同用途的结果。一方面,车企为抢占市场份额,总是过度扩张产能,一旦市场需要不及预期,很多库存车便积压在仓库。为盘活资金,车企不能不将这类汽车通过特殊途径流入二手车交易市场,“0公里二手车”由此诞生。
其次,政策层面的影响也不容忽略。部分区域针对新车销售的补贴政策,促进商家通过“假过户”方法将新车转为二手车,既能套取补贴,又能完成销售任务。除此之外,汽车金融范围的某些规则,也为“0公里二手车”的流通提供了便利,比如一些金融机构对二手车贷款的审核相对宽松,让车商有了更多操作空间。同时,二手车出口贸易的进步,也使得部分车商将新车包装成二手车出口,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市场特殊生态的形成。
光鲜表象下的消费风险黑洞
“0公里二手车”看上去以二手车报价享受新车品质,实则隐藏很多风险。从质保层面看,汽车质保期一般自初次上牌时间开始计算,购买此类汽车意味着质保时长大幅缩水,后续修理本钱将显著增加。以某合资品牌车型为例,新车质保期为3年或10万公里,而“0公里二手车”因为初次上牌时间早,买家实质享有些质保时长可能仅剩1-2年,一旦汽车出现问题,修理成本将全部由买家自行承担。
长期停放即便未行驶,汽车的电池、汽车轮胎等重点部件也会自然老化,严重干扰行车安全与性能。汽车的电瓶在长期静置状况下,会出现亏电、硫化等问题,致使没办法正常启动;汽车轮胎则会因受力不均,出现局部变形、橡胶老化开裂等状况,增加爆胎风险。除此之外,因为汽车已完成初次过户,二次转售时残值率远低于正常二手车,买家将来换车将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。据二手车交易市场数据显示,同等车子的状况和用年限下,“0公里二手车”的残值比正常二手车低10%-15%。
更让人担心的是,“0公里二手车”市场信息高度不透明,汽车真实来源、用情况很难查证,买家稍有不慎便会掉入消费陷阱。部分汽车可能是试开车、展车,甚至是曾发生过轻微碰撞但经过精修的事故车,车商通过篡改里程表、伪造汽车手续等方法,将它包装成“0公里二手车”供应。除此之外,一些不好的车商还会在金融服务上设下陷阱,如隐瞒贷款手续费、提升贷款利率、捆绑销售保险等,进一步增加买家的买车本钱。
避坑指南:理性选择和购买的三大核心法则
买家若想涉足“0公里二手车”市场,需把握三大重点原则。第一是全方位测试,除外观检查外,务必深入测试发动机、变速箱等核心部件,可需要企业提供完整保养修理记录,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全方位评估。
第二是合同严谨,签订合同时需要明确汽车来源、初次上牌时间、实质行驶里程、质保条约等重点信息,详细约定企业违约责任,将无重大事故、水泡、火烧等承诺书面化,为维权提供坚实依据。
最后是售后保障,充分知道汽车质保政策,确认企业是不是提供额外保修服务及具体修理范围,妥善保存买车发票、合同等凭证,为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留维权通道。通过以上手段,买家方能在“0公里二手车”市场中避开陷阱,达成理性消费。